Navigation menu
随着中美谈判发出积极信号,市场开始关注中美贸易尤其是农产品贸易。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酱油。目前,中国进口美国大豆已是大概率事件。中国企业已订购三批大豆,总计18万吨,预计未来还将继续进口。市场还关注大豆以外的哪些农产品可能重返中国市场。例如,玉米。虽然我国玉米自给率很高,但由于玉米和豆粕是重要的饲料原料,且生猪产能高、存栏量很大,因此对玉米和大豆的需求量也很大。尽管今年以来我国进口玉米价格大幅下降,但近年来,进口玉米数量已连续五年超过配额限额,达到超过配额的峰值。2800万吨。这些进口玉米包括美国玉米。因此,不排除两国贸易回暖后美国玉米会重返中国市场,但预计数量有限。一方面,国内玉米供应量有所增加,生猪产能较前两年有所下降,对玉米的需求不那么迫切;另一方面,美国玉米占中国进口玉米的比例近年来逐年下降。过去,中国玉米进口主要来自乌克兰和美国。但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,乌克兰玉米出口受阻,美国玉米成为主要来源。后来中国与巴西扩大贸易合作,巴西对华玉米出口增加,美国玉米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大幅下降,2024年只剩下15%。美国玉米进口仍将继续,数量不会很大,比例仍会有限。此外,小麦、高粱也是重点关注领域。我国小麦自给率很高,进口小麦一般仅用于加工饲料和各种。 2025年起,我国小麦进口量将大幅下降。一方面,国内小麦产量充足,供应充足。另一方面,在国外则希望渺茫。进口高粱主要加工用于改变饲料。进口结构调整后,美国高粱进口大幅下降。即使关税下降,进口量的增长预计也将有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