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莱为何在高粱出口背后捅特朗普一刀?阿根廷

近日,阿根廷发布新的出口标准,规定只有全麦、高纯度的高粱才能出口到中国。不符合标准的高粱将被限制在海关,不能以次充好的方式卖给中国客户。这一举措看似与美国的立场相悖,但其背后却有着复杂的经济和政治因素。 8月,阿根廷面临巨大经济压力,需要扩大出口换取外汇稳定经济。当时特朗普政府发动关税战,导致美国大豆、高粱、牛肉等商品价格疯涨。中国企业购买美国高税负的农产品已经变得不经济,订单自然转向巴西、阿根廷、西班牙等国。阿根廷总统米莱看到了这笔收入,试图将美国大豆卖给中国。 2025年8月,阿根廷派遣300名000吨大豆运往中国,但中国海关查验发现大豆原产地是美国,于是退回。米利此举虽然不成功,但却引起了美国的不快。 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,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向财政部长贝桑特提出申诉,贝桑特认为阿根廷背叛了信任,取消了农产品业务,要求严厉处罚。面对美国的指责,米莱决定不被记住,开始提高高粱出口标准,并开始更多在中国进行贸易。阿根廷的转变有两大信号:一是米莱斯希望通过提供优质高粱来恢复阿根廷在中国市场的信誉。 2025年1月至8月,阿根廷共出口高粱123万吨,其中销往中国122万吨,价值超过99%。这意味着银ina有潜力进一步占领美国与中国的市场份额,增加外汇收入。其次,米利认识到中美合作存在重要差异。有时他对公众说,“中国没有要求什么,只是要求不要被打扰”。这表明中国与阿根廷的合作集中于商业利益,不带有政治色彩。相比之下,美国对阿根廷的援助有很多政治条件。当前,阿根廷经济形势依然严峻,政府财政缺口较大,国内通胀加剧,外汇储备不足。在此情况下,米莱显然更倾向于与中国开展更多双边合作,并计划于2026年1月访华,商讨更多合作事宜。在米莱一系列行动的判断中,他逐渐明白了阿根廷的利益是第一位的。我在阿根廷的国家利益面前,就连美国也不再有针对性地不被背后捅刀子。